支撐線和壓力線的真正含義是什么呢。趨勢線和壓力、支撐線是息息相關的,趨勢線是止盈線、止損線,而壓力線和支撐線則是趨勢線的左膀右臂,缺一不可,當然壓力線和支撐線也是一對好基友,他們是可以互相轉化,有效突破壓力線,壓力線就變成了支撐線,反之也是如此。
1、支撐線和壓力線是什么意思?支撐線和壓力線應該怎么找?
支撐線就是歷史上有兩次以上股價跌到這個位置就會上漲,這個止跌的位置就叫支撐位或支撐線。壓力線相反,就是過去有兩次以上股價漲到這個位置就會下跌,這個開始下跌的位置就叫壓力線,支撐線和壓力線怎么找:支撐線和壓力線都是根據過去的歷史來找的,因此在劃線上都是根據過去行情的股價的高點或低點劃出一個平行或上行的直線。
一般來說人們喜歡在一條支撐或壓力線上包括進較多過去的低點或高點,因為這樣顯得這個線更準確,更有說服力,支撐線和壓力線的真正含義是什么呢?我認為支撐線和壓力線講的是——歷史上曾經發(fā)生過多次這樣的事情,未來會不會再次發(fā)生呢?就如小明經常上學路上被別的小孩子欺負,明天他會不會依然被欺負呢?確實很難說。但我們可以假設明天依然會出現這樣的“阻路線”,
小明自然會在上學路上做好受欺負的準備,隨時看勢準備逃跑等措施。實際上支撐位與壓力位就是起到這樣一個作用,當股價再次上行到上次的阻力線位置時,技術分析者就應考慮到是否歷史會重現,是否股價會再次下跌。這時技術分析者就會謹慎觀察在當時股價或行情有無下跌的跡象,以做好賣出或做空準備,支撐線和壓力線的誤區(qū)有很多技術分析者偏向于認為歷史上的支撐線或壓力線一定會在現在起作用。
即他們認為歷史上發(fā)生過的事情,現在一定會發(fā)生,他們把技術分析當成了預測的神奇工具。很顯然這種思維是錯誤的,小明過去總受欺負并不等于明天或后天依然會受欺負。他只是有這個可能而已,小明是有可能突破壓力線的。所以真正的對待支撐和壓力線的態(tài)度應是把歷史做為參考和判斷的輔助,要做好兩手準備——重復歷或改變歷史,
并盡量找到其它的更有力的依據來加大自己的判斷成功概率。而不是在事實未發(fā)生前就認定一定會這樣或一定不會這樣,比如兩個球隊的一場球賽即將開始,怎么樣判斷誰輸誰贏呢?這當然需要看兩隊過去的比賽歷史。但是這并不能表明本場比賽一定會是歷史的重演,如果想更準確的判斷球賽的勝負,你必須要對現在兩個球隊的人員配置、球員狀態(tài)、戰(zhàn)打法等做具體的分析才能做出更有說服力的判斷。
2、股市中,怎么畫壓力線和支撐線,在上影線還是實體處?
這個問題很好,很直接,很較真,這是做交易需要的態(tài)度,我們發(fā)現一個問題,我們一定要把它落實,把它具體化,然后攻克它。交易是一門科學,不是算命,我們要有嚴謹的態(tài)度。實不相瞞,我當年研究技術分析的時候也超級糾結這個問題,我當時學習了壓力線和支撐線,我經常用它們去判斷頂部和底部,渴望自己能夠在支撐的位置買入,能夠在壓力的位置賣出。
只要能夠找到壓力線和支撐線,那我的入場和出場問題就全部都解決了,多么痛快!然后我就發(fā)現了一個問題,這個線怎么畫呢?K線一般會有兩個位置,比如,壓力線,我們是畫在上影線還是實體處呢?如下圖:這兩條哪條是壓力線呢?我當時問了很多人,根本沒有一個人能夠給我一個直接的答案。我查閱了很多的資料,也沒有人能夠給我一個準確的答案,
這是為什么?我百思不得其解。我只能自己去確認,我記得我當時畫了無數條這樣的線,我就看行情到底在哪里能被壓住。比如,就上面那個圖:很明顯,實體部分是壓力,突破了幾次都失敗了,漲不上去,說明實體線是壓力線。對吧?但是,過了幾天我們可能會發(fā)現,之前我們認為的壓力位被突破了:于是,我們只能認為,上影線的高點481位置才是高點,
然后又過了一天,我們發(fā)現這兩個位置都被突破了:現在這個壓力位在哪呢?怎么都被突破了?我們只能把圖形拉大一點。結果有新發(fā)現:可能我們之前關注的周期太小了,后面還有更大的壓力位,然后如果價格繼續(xù)上漲,突破了最新的兩條線的話,后面還有更多:也就是說,這個壓力線,完全是我們自己主觀的一個行為,我們自己找的位置,自己畫的線,根本沒有什么理論支撐,根本沒有什么明確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