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中國歷史上最早出現(xiàn)“中國”二字的文物。我們常說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多為1840年以前為主的古代中國文化,《詩經(jīng).大雅.生民之什》有提到“中國”,前841年之后,中國才確定進入信史時代,中國在作為一個地理概念上,上古黃帝時期,傳說黃帝建國于今天的河南新鄭,他的主要活動范圍是在黃河流域兩岸,以此為中心,并認為是居于天下的中央,故而為“中國”;商朝時期中國疆域為山西、河北、陜西、山東一部分;秦漢以后,以漢族為主體的統(tǒng)治王朝建立,統(tǒng)治疆域范圍之內(nèi)為“中國”,雖然疆域范圍因自然環(huán)境、戰(zhàn)爭等因素而不定,但基本是擴展的趨勢。
1、中國什么時候叫中國的?
上圖是西周早期周成王時期的青銅器“何尊”,它于周成王五年(公元前1036年)建成,距今已有3057年的歷史。它是中國西周早期一個名叫何的西周宗室貴族所作的祭器,1963年出土于陜西省寶雞市寶雞縣賈村鎮(zhèn)(今寶雞市陳倉區(qū)),收藏于中國寶雞青銅器博物院,下圖是何尊內(nèi)底鑄銘文,共12行122字。其中的紅色字體是“中國”二字,
這是中國歷史上最早出現(xiàn)“中國”二字的文物。銘文大意:周成王五年四月,適逢對武王進行豐福之祭,周王于丙戌日在京宮大室中對宗族小子何進行訓誥,內(nèi)容講到何的先父公氏追隨文王,文王受上天大命統(tǒng)治天下,武王滅商后則告祭于天說,余入住到天下的中心,由此統(tǒng)治民眾。周王賞賜何貝30朋,何因此作尊,以作紀念,它記載了周成王親政五年時,在新營建的東都成周(今河南洛陽)對其下屬的訓誥,其中提到周武王在世時決定遷都洛邑,銘文為“宅茲中國”。
“中國”在這里的含義是天下中心的意思,古代華夏多建都于黃河南北,以其在四方之中,稱之為中國或中華,狹義的講,它的區(qū)域是南到華山,北到中條山一帶的區(qū)域,固稱“中華”,因后各朝疆土漸廣,凡所統(tǒng)轄,皆稱中華,亦稱中國。中華,指的是我國全境,該詞不僅是地理層面的,更深一層的價值在文化沉積方面,“中華”或“中國”的頻繁出現(xiàn)是在近代的清朝末年和民國初年,“驅(qū)除韃虜,恢復中華”是那時的建國口號。
2、中國是什么時候被稱為“中國”的?
先講個故事,再回答提問,1963年8月,在陜西寶雞縣賈村鎮(zhèn),在因暴雨沖刷崩塌的土崖壁中,出土了一件青銅尊。這件青銅尊上有122個銘文,翻譯成今天白話文的意思是:成王五年四月,周王開始在成周營建都城,對武王進行豐福之祭,周成王于丙戌日在京宮大室中對宗族小子何進行訓誥,講到何的先父公氏追隨文王,文王受上天大命統(tǒng)治天下。
武王滅商后則告祭于天,以此地作為天下的中心,統(tǒng)治民眾,周成王賞賜何貝三十朋,何因此作尊,以作紀念。這是件西周早期的青銅尊,被文物專家命名為“何尊”,現(xiàn)存于陜西省博物館,屬于國家一級文物。再回答問題:何尊銘文用“遷宅于成周”、“宅茲中國”記載周成王遷宅洛邑(洛陽)之事,(與古書記載相吻);這就是說;至少在3100年前,就有了中國之稱,作為地理概念,指的是中原洛陽,意為天下之中,
3、“中國”這一稱謂從什么時候開始的?
“中”意為中央,居于四方中心。中國在作為一個地理概念上:中國在作為一個地理概念上,上古黃帝時期,傳說黃帝建國于今天的河南新鄭,他的主要活動范圍是在黃河流域兩岸,以此為中心,并認為是居于天下的中央,故而為“中國”;商朝時期中國疆域為山西、河北、陜西、山東一部分;秦漢以后,以漢族為主體的統(tǒng)治王朝建立,統(tǒng)治疆域范圍之內(nèi)為“中國”,雖然疆域范圍因自然環(huán)境、戰(zhàn)爭等因素而不定,但基本是擴展的趨勢,
唐代是中國第二個鼎盛時期,疆域不含西藏、青海的一部分,包含阿富汗一大部分(西突厥);到清朝時期,疆域東至庫頁島,西到新疆疏勒,北至外興安嶺南到廣東瓊州崖山一帶,在這個疆域內(nèi),稱為“中國”,其中包括,今天的蒙古全境和俄羅斯的部分地區(qū)。建國后,因與周邊鄰國相繼簽訂邊界條約,成為現(xiàn)在地圖所示的模樣,《詩經(jīng).大雅.生民之什》有提到“中國”:“民亦勞止,汔可小息。
惠此中國,以綏四方”,還有別的書中,也有提及?!短坡墒枳h釋文》中解釋:中華者,中國也,親被王教,自屬中國,衣冠威儀,習俗孝悌,居身禮儀,故謂之中華,“華”意為富有文化,文采光輝之意,我們常說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多為1840年以前為主的古代中國文化。中國作為國家名字簡稱被確認,在辛亥革命之后,在此之前歷朝歷代政權(quán),都有自己的國號,并沒有把“中國”作為正式國名。